
荒誕的一幕出現了——根據保利公司財務人員梅園的證言,在工行某支行,事先聯系過的“客戶經理”李志勇從柜臺出來,帶她到會計柜臺辦理了開戶手續。此后,李志勇為掩蓋工行賬戶并無實際存款的事實,先后兩次繼續假冒工行工作人員向保利公司提供了偽造的工行對賬單。
記者調查發現,近期浙江、江蘇、河南、福建等地陸續爆出的存款“丟失”案件實為金融詐騙,監管部門已經明確要求專項查處內外勾結詐騙客戶存款案件。
另外,偽造存款證實書也是李志勇和“朋友圈”的“盜術”。2007年3月,李志勇購買了虛假的空白存款證實書、私刻了建行某支行公章及柜臺人員印章,在銀行“內鬼”協助下偽造了東風公司社保辦2000萬元的存款證實書。隨后,李志勇利用真實的存款證實書,假冒東風公司法定代表人簽名,偽造了《擔保意向書》等資料,為自己的公司辦理質押貸款1800萬元。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部分銀行出了事之后“捂蓋子”,也變相縱容了不法分子。2010年初,東風公司發現其在建行的1000萬元存款不翼而飛后立即報警。建行支行領導蔣某獲悉后,采取了一系列“捂蓋子”行為——要求李志勇還清存款并協調企業取消報警,要求責任人把已被挪用9000萬元的保利公司賬戶遷走,但既未報警也未向上級行報告。正是這種默許和縱容,使得李志勇得以在長達7年的時間里輾轉騰挪,拆東墻補西墻,從最初盜用1000萬元、2000萬元直至盜用5億多元資金而未被發現。
銀行業內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攬儲至上”的經營觀念為存款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帶來隱患。有的銀行為了拉存款,在利息之外還給予大額存款2%-4%的“好處費”,而其中有些存款從一開始就落入了犯罪分子的騙局。
記者調查發現,李志勇等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并不復雜,但堪稱“賊膽包天”,從公司公章、銀行印鑒、存款證實書到對賬單,無一不敢偽造,甚至假冒銀行工作人員接待企業財務人員,其猖狂程度令人震驚。
銀行素有鐵賬、鐵款、鐵算盤“三鐵”之稱,為何還會發生儲戶存款“丟失”案件?
此外,李志勇還假扮銀行工作人員進行行騙。2009年初,李志勇以高額好處費“誘儲”,隨后挪用了保利博高華在建設銀行武漢解放公園路支行的1.1億元巨額資金。當保利財務人員發現賬戶有問題后,李志勇為掩蓋犯罪事實,伙同保利財務總監代小勇,找借口將名義上還有9000萬元存款的銀行賬戶轉至工商銀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案件牽出一個角色眾多、關系復雜的犯罪團伙。其在7年時間里連續作案十多起而從未被發現。
在這一系列14起案件中,還有穿針引線、出謀劃策的銀行工作人員。他們雖然不是主要角色,但相互引薦企業或銀行,利益均沾,收取幾萬元至幾十萬元不等的“好處費”,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共同體。記者翻閱武漢市中院的一審判決書,發現這樣的“蠹蟲”多達十數人。
在這個過程中,銀行“內鬼”扮演了重要角色。既有協助造假、盜劃的核心人員,又有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盡力幫忙”的支行高層,還有跟班跑腿的外圍人員,共同上演了“銀行魅影”的丑劇。
5億余元銀行存款在7年間不翼而飛,誰是驚天大盜?近期,湖北東風公司社保中心挪用公款案在湖北省高院二審開庭,一個連續作案14起“偷盜”銀行巨款的大案浮出水面。
在這條利益鏈條中,資金販子四處活動,尋找目標;企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是“金主”,把錢存到指定銀行,不僅“守規矩”地不查賬、不轉賬,而且在出現紕漏的時候“把事情擺平”;銀行內部人員則在“終端”用一切手段把錢“盜轉”出來。
另外,有的銀行相關制度執行不嚴,風險防控意識不強,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一位銀行監管部門人士對記者表示,一些銀行將單位定期存款定性為低風險類業務,在業務辦理時通常存在放寬審核、違章操作、對賬不嚴等行為,為不法分子留下操作空間。
考慮到偷換存款證實書以質押貸款的程序復雜,還要到單位核保,容易穿幫,且融資成本高,李志勇決定采取“假定期、真活期”的手段直接套取存款。2008年-2009年,李志勇先后兩次指使銀行工作人員將事先偽造的存款證實書,調包東風公司社保辦總額2000萬元的定期存款,并用轉賬支票直接轉賬至自己控制的公司賬戶。
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伍華軍、湖北社科院經濟學所所長葉學平等專家認為,在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體制內外資金價格差居高不下,不鏟除潛規則,銀行存款失蹤事件還會出現。他們建議在繼續加強銀行機構系統內部監管的基礎上,增加對銀行機構的外部監督,建立健康、良性、有序的金融競爭環境。(新華社記者沈翀、姚玉潔、潘林青)
記者統計發現,“灰金”利益鏈各環節從中分得好處費達1億余元。而截至2010年1月案發,共有1.89億元存款尚未歸還。
辦案人員告訴記者,在2007年挪用武漢市洪山區拆遷辦1億元存款的案件中,李志勇通過中間人將拆遷辦資金引存至建設銀行武漢某支行,由客戶經理潘振坤利用上門為客戶辦理開戶手續的便利條件,偽造并替換了洪山區拆遷辦的銀行印鑒。此后,李志勇等人冒用洪山區拆遷辦的名義,在潘振坤協助下將1億元存款轉出。自2006年至2009年,潘在挪用武漢市水利中心1500萬元、挪用保利公司1.1億元以及騙貸等系列案件中,均扮演關鍵角色。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5年度銀監會系統法治工作會議上表示,要專項查處內外勾結詐騙客戶存款的案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處罰當事人和相關責任人,確?蛻艉戏嘁婧豌y行業合規經營。
隨著調查展開,一條用錢開道、靠大手筆好處費發展起來,由銀行內部人員、企事業單位內線、資金販子組成的利益鏈浮出水面。
建設銀行武漢江岸支行永清支行行長陳輝、工行武漢香港路分理處主持全面工作的副主任晏曉等代表的,則是隱身管理層、為違法犯罪活動“開綠燈”“打掩護”的重要角色。在2006年至2007年李志勇先后兩次挪用東風公司近4000萬元、挪用保利公司1.1億元等案件中,陳輝授意下屬柜員為李志勇大開方便之門,并多次在出現問題時出面拖延時間、打掩護;晏曉則違規提供客戶印鑒復印件、領取密碼器、電子驗印掃描等一路“護航”,確保李志勇能順利用假章假印鑒把企業存款轉出。
據辦案人員介紹,李志勇是這張犯罪網絡的核心。檢察機關查明,2003年至2009年,李志勇以給中間拉款人及存款單位財務負責人高額好處費為誘餌,將存款單位資金“引存”到指定銀行,隨后對銀行工作人員進行拉攏腐蝕賄賂,內外勾結,采取私刻存款單位公章、銀行印鑒及更換客戶銀行預留印鑒卡,以及使用偽造的轉賬支票等手段,將存款單位存入銀行的資金轉入自己控制的賬戶,總額超過5億元。
偽造、調換印鑒卡是犯罪嫌疑人最常用的作案手法。在2009年挪用東風公司社保中心1億元銀行存款案件中,李志勇通過資金掮客說服東風公司社保中心將1億元存款轉至中信銀行武漢梨園支行,并安排客戶經理潘曉翔上門辦理開戶手續。潘曉翔隨后將蓋有東風公司社保中心公章、財務專用章和法定代表人私章的預留印鑒卡交給李志勇,用私刻的印章偽造虛假開戶資料。此后,潘曉翔用假資料、假印鑒控制東風公司開戶、轉賬,輕松盜走1億元存款。
2010年1月,東風公司社保中心發生一起挪用公款案。在一次例行檢查中,東風公司社保中心發現1億元存款不翼而飛,隨即報案。